我的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26 09:24 打印文件

我的家风故事

唐盈盈  w92澳门威斯人恒伟置业有限公司

   

我的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安度晚年,在农村安详离去。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在了,他们的容貌我只能在模糊的照片里端详,但他们质朴、勤劳、正直、良善的优良品质,在父辈们的言行举止间却可以清晰地看到。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件件打满补丁的衣裤。在我们家的衣柜里,爸爸衣裤总是最旧的,款式是最土的,补丁却是最多的。小时候见爸爸拿着针线缝缝补补,我都会凑过去看看热闹,爸爸说“去看看你有啥破烂衣裤,赶紧拿过来补补。”长大了,工作了,每年都会给爸妈添置新的衣裤,我以为爸爸肯定舍弃了他那些用来缝衣补裤的针线玩意们。几年来,难得的几次回老家,却依然还会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补着衣裤,常常踩不准线头把自己手给扎了。我劝他“衣服破了,再买就是了,现在谁还穿打补丁的衣服”。爸爸却说“小时候就算过年,家里都没钱给添置新衣,你大伯穿旧的衣服就我穿,我穿破了,你奶奶就补补继续让你叔叔穿。衣服裤子再烂都舍不得丢,缝缝补补又可以继续穿。因为舍不得,所以更感珍惜珍贵。”是啊,当我们把破了的东西轻易丢弃,又轻易获取到新的东西,又怎么会珍惜所拥有的呢?爸爸多年坚持的缝缝补补,不正是祖辈们人格中最质朴的感情么,这种感情叫做懂得珍惜。

家风是爸爸那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爸爸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平日里与三尺讲台为伴,与教案课本相随,教书育人,身正为范。很难想象,一双拿粉笔,写教案的的手能长出那么多的老茧,又硬又黄。爸爸在工作之余,还在县里的敬老院做义工,周末都会去敬老院帮扶老人,这样的义工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我一直都不了解,敬老院都有专门的护工,也不缺临时的义工,爸爸上了一周课,每个周末去那么远的地方做义工,到底为何。大学暑假,爸爸叫我陪他去敬老院一起干活,我虽然一脸不愿意但也跟着去了。那时候院里的条件还不够好,大热天没有空调,老人们都是坐在阴凉处乘凉。爸爸到了之后,先是帮护工把乘凉的帐篷支架到屋顶,又帮着打扫老人们的宿舍,又不停的忙活着各种脏活累活。看我只会坐树荫下玩手机,便叫我去陪一位瘫痪的爷爷说说话。我是十分不愿意的,扭头继续玩手机。中午十分,爸爸陪着瘫痪的爷爷,一口一口的喂饭,细心照料,有说有笑。干等了一天后,傍晚时分,爸爸把瘫痪的爷爷安置好后,骑着羊角单车载我回家了。回家的路上,爸爸淡淡地说:“这个瘫痪的爷爷是我们村里的老兵,退伍后就住我们家隔壁。因为帮我们家打口水井把腰给伤了,从此下不了地也干不了活。你爷爷愧疚的很,便每日照料。你爷爷走的时候交代了要我们兄弟三个继续照顾好他。”顿时我懂了,是爷爷的一句临终托付,让爸爸坚持了做十几年的义工,这种坚持的意义叫懂得感恩。

家风是大伯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大伯在县里的卫生所工作,每年都会跟着卫生队下乡去给农村的重疾病人和贫困群众做身体检查。几十年来,县里面的大小村落都留下了大伯的足迹,很多重疾的老人都得到了大伯的诊治。2008年末,整个南方地区都遭遇了百年重大冰灾,交通受阻,水电中断。县卫生所要求下乡诊疗队开展紧急巡诊行动,保障村民生命健康。大伯所在的诊疗队负责位置最远,山路最陡的紫云村。还记得那晚大伯母整夜整夜的打电话,电话那头始终是一片盲音,无人接听,大伯母从担心到惶恐,从故作镇定到坐立不安。第二天下午,终于接到了大伯的回电,紫云村的一位老人心肌梗塞,诊疗队全体参加抢救,在凌晨时分才将老人抢救过来。在下乡诊疗的短短三天,大伯走访了紫云乡二十余村民家,为三十几名村民做了医疗检查。乡村公路不能通车,他就一脚深一脚浅的走进大山;天气严寒吃不上热饭,他就一个冷馒头就着热水吃。在大伯的心里,治病救人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习惯,是一份坚守;在我看来,这是他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尊重,对良善家风的传承。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家风是“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智礼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祖辈们代代传承的优良家风,到了我们这一代,唯有继续力行,继续发扬。

 



XML 地图